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接受訪問,針對首屆Lexus Design Award主題《MOTION》提出「感動符碼」的獨到見解。
本身不會動的建築,因為欣賞視線的移動,在過程中有了互動的動態,但對於量體很小、一眼就能看完的工業設計而言,要如何與人之間產生motion呢?「在設計中加入時間軸的概念,將看似靜止的時間變化,以『動』的方式展現,帶給人們驚訝和感動,讓各種形式的動態變化,提升到精神層次。」
謝榮雅認為要讓人對一件產品感動,必須為設計拉出時間軸、融合時間動態的概念、並加入「感動符碼」,讓作品中有形及無形的元素都能夠更為觸動人心,例如他早期的作品「可捲式氣墊秤」、近期作品「奇想鮮解凍」、以及即將上市的「互動感應燭光」、「奶油刀」都是融入感動符碼與motion概念的產品...。
《漂亮家居My Home 》No.142 / 2012 Dec
文創產業化,建構創新的商業模式
《會計研究》月刊 /2012 DEC no.325
《會計研究》月刊12月號以「文創產業化,建構創新的商業模式」為封面專題,探討文創產業面臨的幾個課題,並訪問了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甘樂文創志業林峻丞負責人、華陽中小企業開發公司王家和董事長,分享其創業、管理的心得,以及在篩選文創標的時重視哪些條件,提供文創產業者參考。
由台灣工業設計大師謝榮雅所創辦的「奇想創造」強調「破壞式創新」精神,發展出有別於其他以設計公司的創新商模,挑戰創意能量,例如從「品牌顧問」的角度協助客戶老字號的大同公司進行組織改造、首創以「設計入股」將設計或顧問費轉為客戶的股權成功入股一家設計旅店、展現在台灣設計與科技能量加乘的「自有品牌」、以及尋求投資者異業合作的「標的投資」等,帶領奇想創造團隊運用台灣在地能量朝產業文創化、文創系統化邁進,將台灣文化推向國際。
【經濟日報】 2012.12.10
近年來受到「全球在地化」風潮的影響,台灣社會開始重視五感六覺的啟迪與生活風格美學,民間也興起「微型文創」的風潮。一般提到文創產業,既有的印象就是T恤、杯盤、手工藝等等,以設計端來說缺少了產業端的資源連結與知識整合,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也無法在其中凸顯價值,因此始終未能開展出創新的產業規模。
文創產業未能充分結合業界的製造優勢,造成科技與文創兩造之間因缺乏交集,而難以催化出相互加乘的綜效,殊為可惜。
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受邀創作,以晶透的方型結晶體為材質,創作出以現代主義理性詮釋的當代藝術:「折」
 |
圖片來源: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
台灣近年在iF、red dot、IDEA、G-Mark等國際四大國際設計大獎中頻頻獲獎,設計力令人讚嘆,並在2011年拿下290個獎項,成為亞洲得獎最多的國家。
在外觀美學之外,作品要如何令評審驚豔?是否有做到破壞式創新?能不能有跳脫框架的突破性思考?設計師又要怎麼保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呢?
《30雜誌》12月號「解構國際設計大獎得獎方程式」專題,特別專訪了華人區獲獎最多並提出「得獎進化論」的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以及台科大創意設計中心陳彥廷先生,帶領大家一窺國際設計大獎常勝軍的獨門心法!
解構國際設計大獎得獎方程式
30雜誌/DEC 2012 no.100
《數位時代》專訪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
《數位時代》12月號的「設計現場」專題,報導了台灣正經歷擺脫製造思維的設計新浪潮,特別專訪了台北市文化局劉維公局長、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以及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陳文剛常務監事,分享新一代的設計工作者如何懷著以人為本的初衷,實踐「使用者經驗設計」、「服務設計」和「社會設計」等新觀念,從消費者歷程出發,探求解決問題的無限可能。
擺脫製造思維-設計新浪潮來臨!
數位時代/ DEC 2012 no.233
《MONOCLE 12月號》TAIWAN x MONOCLE「ISLAND TRADERS」特集中,介紹了台灣出口產業:科技、自行車、文創產業;文創產業訪問了奇想創造、掌聲穀粒、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學學文創等,其中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也簡述台灣設計現況及發展,為全球讀者呈現台灣多元的美好。
《 Wallpaper* 》在12月號重量級特刊「奮力衝刺的台北(TAIPEI REVEALED)」特別專訪了推動這座城市創新的重要人物,包括奇想創造謝榮雅執行長、PPaper包益民、好樣VVG江麗琴、夏姿服飾設計總監王陳彩霞等人,帶領世界各地的讀者們透過專家訪談觀點與作品表現,共同感受台北美好的人事物。
TAIPEI REVEALED Wallpaper* / DE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