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謝榮雅的設計觀察】Web 3.0浪潮中的創新平台

經濟日報 2013.02.25 

回顧2012年,台灣學生在號稱「設計奧斯卡」的德國iF大獎中締造佳績,得獎數居全球之冠。一方面台灣學生的創意能量令人驚艷,但另一方面得獎數量雖多,卻苦無商品化的機會,也因此始終未能提升台灣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對於學子們來說,一旦公開參賽或展覽(創意曝光)就等於作品失去申請專利的權利,因此形成了創意成真的兩難。即便是跨國公司,若一直習於緊跟競爭對手的創意設計,長此以往,不但未能以獨創專利建立優勢,爭訟不斷的負面新聞也會屢屢對企業形象造成重大傷害。對設計者跟企業來說,創意與專利缺一不可,創意需要結合專利才得以被保護且獲得具體實踐的可能。 

自2006年開始,我帶領的團隊陸續與工研院、紡織所、金屬中心、塑膠中心等國家級法人研究單位長期合作,進行技術專利的授權應用,試圖透過設計能量的加值,將專利價值延伸到生活場域裡。在過去長達20年從事設計顧問服務的經驗中,我們也總是竭力協助客戶將獨特新穎、且對人類社會有貢獻潛力的創意專利具體實踐在未來商品或新興商模上,催生市場價值,也提升企業品牌的高度和能見度。

與紡織所合作『布花園』獲2011 iF 設計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