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自己擔任評審時,總覺得要對不到位的作品say no而導致從缺是需要專業良知和勇氣。而眼見此次評選結果引起如此紛擾,開始覺得要讓不符合專業期待的作品得獎(尤其是金獎)才真需要更大勇氣。
當然設計非僅視覺質感等表像感知,但這是每次評審時我念兹在兹的「社會觀感」問題。尤其是冠上「工業設計組金獎」且奬金高達五十萬時,更不得不顧慮作品素質能否符合大衆期待和專業評論。特別是現今網路傳播已是一股強大力量,也形成另一種公評機制。
當然我也相信此次評審委員也是一時之選,也如同我一樣願起身為所屬意的得奬者辯護.... 這也是我每允諾每場評審時隨時作好的心理武裝。但另一方面我們得要深思現今國內外大小設計比賽充斥,也導致年輕設計師價值觀混亂,設計專業已非基於產業使命或人類未來生活期待而是淪為獵賞工具。
當評議過程處於「有造型沒觀點」或「有觀點沒造型」的意義之爭,我或也能同理抉擇的掙扎。而在各比賽相互排擠導致作品素質下降的情況下,「從缺」或已是不得不然的趨勢選項。
【新聞連結】蘋果日報 /「簡陋」紙箱 獲金獎挨轟
【延伸閱讀】2012台北設計獎活動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