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謝榮雅的設計觀察】Web 3.0浪潮中的創新平台

經濟日報 2013.02.25 

回顧2012年,台灣學生在號稱「設計奧斯卡」的德國iF大獎中締造佳績,得獎數居全球之冠。一方面台灣學生的創意能量令人驚艷,但另一方面得獎數量雖多,卻苦無商品化的機會,也因此始終未能提升台灣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對於學子們來說,一旦公開參賽或展覽(創意曝光)就等於作品失去申請專利的權利,因此形成了創意成真的兩難。即便是跨國公司,若一直習於緊跟競爭對手的創意設計,長此以往,不但未能以獨創專利建立優勢,爭訟不斷的負面新聞也會屢屢對企業形象造成重大傷害。對設計者跟企業來說,創意與專利缺一不可,創意需要結合專利才得以被保護且獲得具體實踐的可能。 

自2006年開始,我帶領的團隊陸續與工研院、紡織所、金屬中心、塑膠中心等國家級法人研究單位長期合作,進行技術專利的授權應用,試圖透過設計能量的加值,將專利價值延伸到生活場域裡。在過去長達20年從事設計顧問服務的經驗中,我們也總是竭力協助客戶將獨特新穎、且對人類社會有貢獻潛力的創意專利具體實踐在未來商品或新興商模上,催生市場價值,也提升企業品牌的高度和能見度。

與紡織所合作『布花園』獲2011 iF 設計金獎

















產業若缺乏創新突破的性格,僅在既有專利發明中尋找可能的縫隙,或償付大筆權利金給世界大廠,甚或不惜一味跟風抄襲,不但無助於提升產值與建立品牌特色,更會造成國內設計能量與資源一再被漠視浪費 。經過多年醞釀、籌備與規劃,我們開發出一個既能即時提供作品著作權保障又能展示創意點子的網路平台,透過簡單程序讓創意人上傳文字、圖面或影音作品,經電腦特殊程式的運算產生一組密碼作為著作權的憑證,希望被保護的創意被看見、散播、評鑑、輔導、媒合,進而獲得從概念開發到量產,實現商品化的可能。 

除了保護擁有原始創意的創作工作者,這個即將開放的平台,對於汲汲尋求產品或服務創意突破的企業主亦是一大寶庫。它結合了類似美國kickstarter以創新產品提案為主的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平台機制,再加上以跨界人才媒合為主的104人力銀行的資料庫功能,具有完整而有效的分類系統,包含科技、交通、家具、生活用品等各種產品類別一應俱全,可幫助不同產業別的業主精確搜尋合適的創意,甚至網羅該人才共同參與商品化開發或延伸出更多商模。

此平台也將延攬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甚至業者給予專業評價,提供作品在多元指標上(包括量化和質性)的完整戰力分析;平台亦會針對有實力的創意工作者量身訂做一套完整教育訓練課程,補充制式設計教育的不足,積極促成與業界之間的合作,進而打造一個具無窮市場潛力的設計界星光大道。 

我們深切期盼這個創新網路平台所提供的舉證保護機制,能讓專利著作的概念不僅是被動防禦,更成為主動出擊的武器。透過收納和保護源源不絕的創意活水,銜接人才與企業兩端的合作機會,讓最新最好的創意得到最快速有效的施展舞台,使台灣創意人才在得獎後不至於沈寂凋零,台灣豐沛的創意能量得以在這股Web 3.0浪潮中,創造出最大價值與效益!

【全文網址】經濟日報/謝榮雅的設計觀察:Web 3.0浪潮中的創新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