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蘇麗媚專欄:讓「需要」到「想要」的好故事


蘇麗媚(圖片來源:數位時代網站)
蘇麗媚/數位時代/2013-03-01

一個普通的杯子,可能只賣100元。但若從這杯子說出一段讓消費者感到共鳴的故事,那麼售價就可能由消費者「需要」的功能取向,變成精神或心靈層次上「想要」的價值。  

全球下載次數超過10億、已有超過200個夥伴開發相關周邊商品,這是來自芬蘭的「憤怒鳥」;推出一年,用戶總數就突破5000萬,這是來日本與韓國聯手的「Line」。這兩個例子,不只是說明了一個行動匯流時代的商機,成功背後的共同關鍵在於:它們都說了一個好故事。  

當紅色小鳥用力擊倒豬頭時,它讓上班族找到解悶的出口;Line裡面的四個角色,很多人都可以畫出比這更好的,但因為有著金髮男的自戀故事,它們就有了生命力跟溫度,不然它跟微信又有什麼不一樣,跟那個WhatsApp又有什麼不一樣?  

以前在我的產業背景裡面,「說故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但說故事不應該只是放在單一產業或戲劇這件事上面。特別是當我們面對這樣多元匯流的環境,每天訊息量這麼多,觀眾或消費者為什麼要記得你?消費者會對一件事物有興趣,往往都是因為這個事物傳達了人們心中遺失的美好,也可能是彌補了心裡某一角落缺憾。

做為一個從台灣出發的經營者,必須先愛上自己的原鄉文化,因為那才是屬於我們的,當這些東西存在,才有國際化的資格。比如穿梭台北巷弄間的消防栓,或是馬路上密度幾乎世界第一的氣孔蓋,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其實就是一種獨特的生活風景,透過故事的包裝轉換,就會很有味道。  

現在我們在推動一個用各類敘事方式演繹故事的實驗室Story Lab9,故事創作的養分,其實就來自我們腳踩的這塊土地。在Story Lab9用不可被取代的原鄉符號及媒介說故事,不只發現漸成獨特氛圍巷弄文化的動人,也投入原鄉特色題材的研發。比方說我們開始研究台灣的蝴蝶,台灣蝴蝶有四十到五十種是只有台灣有的特有種,每一種翅膀的形狀、顏色、還有斑紋,就是一個最棒的美學設計題目。  

掌握了符號,就能夠進一步發展故事,然後原鄉符號故事再連結到產業。一個普通的杯子,可能只賣100元。但若從這杯子說出一段讓消費者感到共鳴的故事,那麼售價就可能由消費者「需要」的功能取向,變成精神或心靈層次上「想要」的價值。

我們跟全球獲得最多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師謝榮雅合作。他以設計結合科技應用推出解凍板奶油刀一系列的產品,設計或功能都很不錯,但真正打動我們的是產品設計中的「溫度」概念。當概念出來後,故事就可以發展出很多有趣的切入點。  

文化創意產業不應該被窄化成一個好像手作品或者是一個藝術,它必須要承載著可被體驗的生活,透過故事呈現有態度的共同性創造力。   

推動平台串聯、異業結合,我們都希望去發現更多「能說自己土地故事」的產業人才,幫所有的品牌說故事。我們做的並不是必然對,但至少要探索新邏輯。先把產業感跟狀態做出來,大家就能夠互相學習,文創產業才有往下走的可能。  

【作者介紹】蘇麗媚:前三立電視執行副總,目前以個人身分創辦夢田文創,探索在數位匯流的無序結構「流經濟」大趨勢下,實驗跨產業、跨平台、跨市場的文創產業「流經濟」的各種可能性。

【全文閱讀】數位時代 / 蘇麗媚專欄:讓「需要」到「想要」的好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