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設計金童跌倒再戰 改玩設計創投

/ 商業周刊 尤子彥本文載自商業周刊 1173 期
台灣工業設計得獎王謝榮雅,突然離開一手創辦的「大可意念」,他的遭遇,反映了台灣設計界什麼困境與轉變?

今年以來,國內設計圈喜訊頻傳,全球四大工業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Reddot),台灣有六十八件作品獲獎,僅次於地主德國;台灣科技大學則在四月公布的iF百大設計學院,勇奪全球第四。但與此同時,台灣設計圈金童謝榮雅,卻正面對踏入設計領域以來,最困難的抉擇。

過去十七年,謝榮雅和他一手創辦的「大可意念」設計公司是同義詞,但自四月起,他的名片頭銜已悄悄換為「奇想創造群創辦人」。


今年四十三歲的謝榮雅,是國際設計獎的得獎王,美國IDEA、日本G-Mark,以及德國iF與Reddot四大設計獎,謝榮雅累計摘下七十七座;二○○六年,他更在一年內囊括IDEA、iF、Reddot三大金獎,打破華人設計師紀錄,站上個人事業顛峰。

然而 ,「用婚姻關係比喻,過去四年,是分手收場的閃電結婚,」在爆紅搶下三座設計金獎三個月後,一心想擴大設計能量的謝榮雅大舉引入外部資金,大可意念從八個人的工作室,迅速擴張到四十九人。


選錯夥伴,後悔股權變少

謝榮雅讓出營運、財務權,增資後個人持股也僅剩四九%,但雙方對設計產業的長短期獲利,期待不同,導致謝榮雅出走。「股權不能比別人少,還有,你得慎選價值觀相同的夥伴,」謝榮雅說,這是過去四年得到的最大教訓。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認為,謝榮雅離開大可,反映本土設計師,在產官學資源不全環境下,縱使有得獎本事,卻未必有容身之地的窘境。

謝榮雅說,成立奇想創造群,先要顛覆本土設計師靠接案畫設計圖為生的「一次性服務」商業模式。在和新公司股東台玻總經理林伯實、徐莉玲夫婦討論後,謝榮雅提出「設計創投」概念,將設計能量轉換為技術股,參股朝品牌設計轉型公司,著眼長期投資獲利,與業主成敗綁一起,「這模式台灣設計圈沒人嘗試過,風險不低,」謝榮雅坦承。

實踐大學副校長官政能則認為,台灣設計國際得獎雖多,卻不等於有成熟的產業環境,這個困境非一個設計師,就可全盤改造;是否能靠設計創投找到設計師生存的新藍海,得要看謝榮雅與林伯實夫婦的組合,能擦出怎樣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