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謝榮雅 × 《美之為物》:為美傾心 理所當然




/ 30雜誌 瞿欣怡

本文載自30雜誌 2008.3

30歲那年,改變我的一本書

追求「美」是不是無謂的浪費?這是設計師謝榮雅在創業初期產生的疑惑,直到30歲那年,翻開了《美之為物》,這本書透過實證科學的研究,讓他找到對美的解答。


當一個工業設計師對「美」有了巨大的疑惑,該怎麼辦?謝榮雅從小就熱愛繪畫,退伍後進入宏碁電腦設計部門,後來更自己創業,但他心裡一直有個擔憂︰「人為什麼要追求美?東西夠用就好了,求美,不是無謂的浪費嗎?」



30歲那年,謝榮雅開業後又重回工業設計研究所,尋找解答。然而,除了技術上的學習外,研究所的課程並沒有談論「設計哲理」。 「創造美麗」的罪惡感在心中愈來愈沉重,直到研究所畢業前夕,他在寫論文時,找到了《美之為物》,這本書透過實證科學的研究,分析「美」。

其中一項研究是讓三個月大的嬰兒,分別看兩張女性照片,一張美女照,另一張則是個平凡的女性,結果嬰兒都對美女照較有反應。這研究證明「對美的偏好與生俱來」,偏好的背後,則隱藏了對傳宗接代的渴望,所以女性大胸脯自然成為美的象徵。

眉毛的存在,是為了讓額上汗水滴落時,不會滴進眼裡;小嬰孩額頭高眼睛大,看起來非常可愛,是為了讓照顧者不要心生厭煩。花朵為了吸引蜜蜂採蜜以便傳播花粉,而努力爭奇鬥艷;馬為了奔馳千里,而長成結實的四肢與肌肉。這一切也形塑了我們的「美的觀點」。「原來每一朵花的美,都是經過千萬年演化而成。」謝榮雅感性地說︰「大自然不斷提示我們美的經驗,沒有任何作品,可以超越自然的美。」

「美」,對謝榮雅來說,不再只是無意義的追求,也不是幾筆線條就算數。走過30歲的疑惑,他心裡愈來愈清明,他的設計跨越美學層次,直接挑戰人的行為改變。

他思索未來設計時,想的都是︰「烤麵包機的功能,是為了要把麵包烤得酥香,能不能揚棄舊有的麵包機,用盤子就能烤麵包?」「在英國護士都得登門親自為小嬰兒做健康檢查,可以把她們扛的沉重的體重機,設計成一張毯子嗎?」對於那些年的體悟,他笑笑說︰「原來美不是那麼輕易的事情,這下子我更要戰戰兢兢了!」


謝榮雅/41歲

大可意念設計總監
《美之為物》
南西.艾科夫(Nancy Etcoff)著 張美惠譯
高跟鞋為何永不退流行?女人為何喜歡拔眉毛?男人為什麼老是喜歡大胸部的女人?為什麼嬰兒總是人見人愛?根據科學家兼心理學家南西.艾科夫的說法,追求美麗既不是文化制約,也不廣告商推波助瀾的結果。而是基因作祟,對美的追求,攸關生命傳遞。每一種文明都崇拜美,也都付出龐大的代價追求美,並承受追求的過程中所衍生的悲與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