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設計服務 讓產品說話

【經濟日報 / 何秀玲 / 20110816


設計服務業必須承接不同品牌,面對各式各樣的要求及風格,複雜度較高,承接案子後,開頭的設計方法最重要,也是決定案子成敗的因素,因此挑選「對的」設計師,做適合的案子,才能有效管理。

拿過國際設計三大金獎,創下華人設計師年度金獎三冠王的紀錄,奇想創造總監謝榮雅和執行長簡大為,帶領12位設計師等共34位員工,如何使擁有強烈自我意識的設計師發揮專業,讓每一件 案子符合客戶預期,也符合自我預期?


抓住顧客的心
設計是一種翻譯,將抽象的形容詞用設計具象地呈現,因此嵌入設計方法,讓產品「說話」十分重要。當消費者走進賣場,看到商品所提出的形容詞,例如「好專業」、「好可愛」等,就是產品所要表達的正面形容,設計師要做的,是利用設計方法,抓住消費者心裡所想、所期望的內容。

即使是資深設計師,同樣會遭遇瓶頸,假如思考設計方法不對,靠自己信手拈來所產出的作品,往往會缺乏設計的邏輯。為了建立互信,若設計師遭遇瓶頸,簡大為會親自出手示範。

讓設計師明白,什麼樣的作品才是符合客戶的需求,身為主管不只是「講」一個方向,也希望能解除設計師的盲點,並將設計師帶出盲點思考的小圈圈。

簡大為舉例,玩具的設計準則,是安全、造型有趣、色彩繽紛等要素,需考慮材料塗料是否安全,造型是擬人或擬物,需兼顧有趣及色彩繽紛,以吸引孩子注意。這些設計方法,都希望內化每位設計師,往後不管接到什麼案子,都能本能地將設計方法呈現於作品中。

主管的理性引導,才能讓設計師在設計的前端賦予邏輯;而感性沒有邏輯推演,「那是一種生活體驗。」簡大為說。

謝榮雅回憶,之前曾承接化妝品牌Logo設計的案子,設計師成品完成後,對方的設計風格與品牌調性大相逕庭。他說,設計師雖擁有不錯的3D技術,但是面對任務如果缺乏感性,呈現出的風格,客戶不會買單,案子也絕對會失敗。

找尋人才新血
「什麼樣的人,就該做什麼樣的事。」他說。

但是,要如何找到「對的人」?早期謝榮雅的設計公司只有十人左右規模,一開始他給予目標導向,以感性管理的方式,訓練設計師們自我管理,不需打卡,不希望加班。

試了幾年之後,因設計師自我意識強烈、想法獨立,他發現自我管理有一定難度。

在公司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有新血注入,謝榮雅認為,進入公司之初,確認面試者是否願意配合公司發展,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且達成公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管理,同時才能感性管理。

五年前的設計環境,設計只需注意產品美觀與否,但五年後的台灣設計環境已截然不同,不只專注物品設計上,設計是協助企業調整內部系統及改變管理機制。

對於品牌如果不具有基本認知,就難以負擔客戶品牌的設計案。謝榮雅舉例LV、香奈兒兩種品牌,擁有迥異的風格和文化背景,導致呈現手法不同,所以設計師擁有國際化的品味,才能面對各種品牌要求。

今年7月1日奇想合併四家公司,三家是奇想的相關企業,在品牌上的溝通與認知,並無太大差異;一家則曾是LED公司,擁有的研發團隊及業務、行政部門,在合作的過程中,都必須磨合和溝通。包括傳達給新員工,公司堅持的細節、及公司一致性的標準,設計公司所認為的美感,和品牌認知高度差異的部分。

拉高品牌層次
例如到國外展覽,簡大為說,公司的展覽位置和展覽的左右鄰居,都需考量是否符合公司的調性。因此必須與新員工多多溝通觀念,讓他們知道公司的產品不是擺地攤,讓客人看到展示就好,而是得彰顯氣勢,商品的陳設、甚至業務的話術,都應該與眾不同。

如果只是一個小攤位,那麼廠商找上門,就可能只做代工,若把品牌層次拉高,操作自我品牌,國外的代理商,可能會考慮代理自己的品牌。簡大為認為,應先內化原有員工,才能複製經驗,讓新進員工同樣也能獲得相同觀念的溝通。

和其他公司齊頭式的調薪方式迥異,簡大為說,只要設計師或其他員工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條件和目前的薪資不相符合,例如才進入公司兩年,卻有已五年功力,他非常歡迎員工爭取調薪。

台灣設計本科系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學兼課的謝榮雅觀察,校內有些教師沒有設計經驗,因此對業界或消費者能接受的風格,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導致學生只知道如何將產品外型設計更為美觀,卻不知道如何將人與物品的關係完美連結。

簡大為也說,台灣設計環境的問題,因中小型設計公司營收較不穩定,培養一位設計師往往兩年學成後,嚮往大企業設計團隊的穩定而離開,因此留人比找人重要,目前奇想雖不排斥招募新人,但仍希望以具有社會歷練的資深設計師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