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謝榮雅執行長闡述奇想創造/破壞式創新打天下

奇想創造/破壞式創新打天下
【經濟日報╱何秀玲】


擁有90座國際設計大獎,與累積20多年設計顧問經驗的奇想創造公司,今年除了從國際得獎開始發展品牌,也將首開華人設計合作的先例,進行「標的投資」的商業模式。   


談到奇想創造成立設計品牌的經驗和挑戰,執行長謝榮雅說,擁有設計品牌是他17、18歲時的夢想。不過他第一份工作到宏碁擔任工業設計師,看到了大規模事業體的運作以及跨國的能量,打開了眼界;後來創立大可意念公司,開始接觸設計服務,是為了找出生存的平衡點,算是暫時對現實妥協,同時也體認到做品牌的不易,他笑稱自己對於成立品牌愈來愈不大膽。




融合理性感性 


重新定義品牌  謝榮雅提到,許多設計師發展品牌都宣告失敗,因為大部分設計師都只處理設計的感性部分,一旦處理後端的供應鏈、品管、行銷通路等,甚至光管理內部人事等理性部分,都會形成障礙。  


國際上融合理性和感性的企業,比比皆是。國際企業透過理性系統的建置及連結,讓有設計背景的創新者成為經營決策核心,像蘋果前執行長賈柏斯,正是企業創新代表。理性的部分由代工廠負責,賈柏斯則可以專心於品牌內涵的感性層面。  


努力融合理性與感性的謝榮雅,企圖達到平衡。離開大可意念,成立奇想創造後,謝榮雅以年度顧問約的模式,與客戶合作設計服務案,也延續在大可時設立的「材料感知實驗室」的研發團隊,負責前導性研發,整合材料和科技技術,推出謝榮雅所稱「破壞式創新」的商品,而非只是單純的文創設計。累積20多年設計顧問的經驗,奇想在一年半前就已開始考慮成立自有品牌。  


「『破壞式創新』的設計力量,就是顛覆想像,也是定義品牌的方式」,他說,如耐吉(Nike)發明高性能的氣墊鞋,新力(Sony)改良音響發明隨身聽,都是破壞式創新的例子。也因此,今年上市的「奇想鮮解凍」,成為定義奇想品牌的破壞式創新商品。  


他表示,以往設計公司進行設計服務,只需對企業客戶負責,不用考慮市場行銷和供應鏈的問題;可是成立品牌之後,必須給予消費者承諾,也要在乎他們的反應,所以必須推出客服系統。但是執行這樣的工作,並非既往設計公司所熟悉的領域。  


因此奇想推動自有商品過程中,在產品研發、市場端等方面磨合。以鮮解凍為例,原先預定於去(100)年10月底推出卻延到今年才上市,原因正是進行內部調整並加上一些貼心的設計,比如為了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將原先的鮮解凍外觀瘦身,並增加切菜板的功能,在兼顧美觀的同時也為產品加值。  


奇想鮮解凍目前正積極籌備進軍美國、澳、歐洲市場,奇想創意必須考慮各國消費者的使用狀況一一調整。謝榮雅表示,奇想營運長是華裔美人,偏向美式思考,了解美國人的使用情境,提供不少使用意見。奇想鮮解凍上市前,更進行焦點團體研究,觀察美國人的使用行為。「在市場端進行磨合,才能有完整的思考,也是建立品牌定位的過程。」  


發展標的投資 吸引產業合作   


奇想希望透過具商業潛力的技術專利、產品等投資標的,策略性地吸納具有製造和通路能力的產業合作與投資。


除了自有品牌,奇想也將發展「標的投資」的商業模式,希望透過具商業潛力的技術專利、產品等投資標的,策略性地吸納具有製造和通路能力的產業合作與投資。 以奇想花了兩年的時間整合材料,以特殊的技術和材料,開發出可投射美白光的玻璃為例,美白玻璃可過濾太陽光中會傷害皮膚的光波,玻璃無需用電,運用層面廣,異業合作商機可期。
 



謝榮雅說,美白玻璃可製作成汽車玻璃、家用窗戶等,只是像進入汽車工業或建築業等,不是奇想可貿然投入的領域,因為這些資金將對團隊造成負擔。可是對於建商或汽車廠商而言,只要具有通路能力和製造技術能力,便可望以極少的開發費用,把醫美等級的配備,放在新建案或汽車中。  


目前已有大陸建材通路找謝榮雅合作,他也希望獲得和台灣建商的合作機會,讓建築業了解工業設計的資源所帶來的效益,預售屋不再僅以老梗的題材吸引消費者。奇想目前已有30個較具體、且足以顛覆原本產業的投資標的,未來將陸續增加。謝榮雅認為,這部份的商業模式很重要,希望產出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後,可讓創投加入,成為互補的多元模式。  


當台灣的高科技優勢逐漸折損,設計人不應侷限於設計馬克杯、T恤等產品,而應以全球市場的高度進行設計,思考自己的責任及台灣在全球版圖所占的位置,才能讓產業順利轉型。謝榮雅表示,設計師若能善用台灣科技產業的優勢,整合技術,設計出解決問題的商品,「讓設計影響製造業,讓製造導向轉為消費者導向,設計品牌就能一直延續下去。」    




全文網址奇想創造/破壞式創新打天下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