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謝榮雅的設計觀察:最高明的溝通,是讓產品說話


最高明的溝通,是讓產品說話

【2012.10.08 經濟日報】

近年在國內設計科系兼任教職的經驗,讓我觀察到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的「設計溝通」能力亟待加強,否則進入職場將形成首要障礙。因為即便設計技巧被訓練得很精實,若不懂如何表達設計理念,在表述作品的過程中,將無法展現其設計才能。反之,溝通表達能力好的人往往能激發出設計提案的整體效果,即使設計本質不算突出,卻能在關鍵時刻讓聽眾留下好印象。  


設計師需要溝通的對象有哪些?首先必須面對的是主管、老闆,唯有與上司之間的溝通無礙,設計案才能獲得支持並持續進行;再者,設計必須仰賴團隊合作,與同儕之間的溝通能幫助腦力激盪、整合資源且提振士氣;而設計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專業技術的協助,舉凡光學、電學、化學等知識,都需要設計師與技術人員之間良好的雙向互動。  

使產品從平面實現為3D的模具廠、大量製造生產的加工廠,都是設計「商品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溝通環節。此外,包括行銷端、市場端,甚至是專利,都是讓設計落實在市場的必要面向。然而,最終真正點頭認可提案、讓設計量產的關鍵人物,非客戶莫屬,因此客戶是設計提案的關鍵溝通人物。這些不同溝通角度,意謂著設計師應培養全面性的溝通能力。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透過溝通讓客戶埋單?這問題存在著兩個迷思,一是對象,二是目的。在對象方面,我一貫的原則是從不取悅客戶,消費者需求才是我費心琢磨的對象。因此提案的過程中,我總是跳過客戶,不讓既有成見或技術規格限制了設計發想,直接從使用者歷程思考「體驗」的意義,再回推該如何去做全面設計。至於目的,也不該是讓客戶埋單,而是透過溝通減少阻礙,讓設計的力量直指人心。  

那麼你可能會追問:什麼是完美的設計溝通?在我看來,設計師必須重視前端研究的完整觀察和資料蒐集,一方面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風格與人體工學等需求,另一方面嫻熟運用符號學與象徵儀式來樹立設計的權威;對其他專業領域保持崇敬與好奇的同時,也堅持自己設計的專業;結合理性層面的消費者分析與市場研究,以及感性層面的生活風格與美學品味,將這些融合到作品之中。  

最後,在公開闡述作品時,誠懇、恭敬地對待自己的設計,珍惜得來不易的作品並雙手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分身為設計師對於肩負「造物」神聖使命所應秉持的敬虔態度,將會感染周遭協力人員、客戶乃至於消費端。  

「最好的設計是沒有設計」,我也認為「最高明的溝通是無須溝通」。經驗老道的設計師已不需要透過大量的言語傳述和文字表達,反而能用簡單的幾筆線條,加上切中要點的語言溝通技巧,與團隊、客戶、消費者培養出絕佳的默契與信任,往往一出手就能精準而完美,讓產品本身就能夠述說最引人入勝的故事。  

從設計溝通到溝通設計,是所有設計師們必須追求的最高境界!    

【線上閱讀】經濟日報/謝榮雅:最高明的溝通…讓產品說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